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徐光启是什么人(徐光启的年龄)

徐光启是什么人(徐光启的年龄)

徐光启是什么人, 说到徐光启,不知道你了解多少。这个人在历史上还是很有名的。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人是谁。大家一起来分析一下,说这个徐光启真的很厉害。我们来看看这个徐光启的一生。

看徐光启的简介!

徐光启的年龄

人物简介徐光启(1562.4.24-1633.11.8),原名胡璇,天主教圣名保罗,汉族,上海县(今上海)法华会人,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崇祯朝官,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内阁侍郎。

徐光启一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尤以农学为著,翻译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755-79000等书籍。同时,他也是沟通中西文化的先驱。

他为17世纪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病逝,崇祯皇帝赐太子太保、少保、石文鼎。

人物一生,徐祖籍苏州,以务农为业,后迁居上海。徐光启的爷爷靠做生意发家致富,但父亲徐思成下来后,还是转行务农。

明朝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徐光启出生于太清坊(今上海市黄浦区巧家路)。少年时,徐光启在龙华寺学习。

1581年,明朝万历九年,金山卫试进士后,在家乡教书,娶了本县处士吴小喜之女。

万历十年(1582年),第一次乡试失败。为了维持家庭,徐光启和父亲一样,“以弱冠补诸生高等教育,食足宫中读书,故教中童。”

万历十二年(1584年),祖母去世,徐光启父母年过半百。再加上洪水,徐光启一家每况愈下。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为了寻找出路,徐光启与同乡董其昌、张鼎、陈继儒一起到太平府(今安徽当涂)乡试,徐光启落榜。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徐光启到广东韶州讲学,结识了耶稣会士拉札罗卡塔尼奥(Lazzaro Cattaneo)。

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调到广西周迅任教。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受到考官焦红的表扬,以顺天府为中选。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未能考中进士,回乡任教。万历二十八年(1600),他去南京拜见老师焦红,第一次见到耶稣会士利玛窦。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徐光启没有参加考试。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在南京被耶稣会士让德罗查受洗入天主教,教名保罗。

徐光启的年龄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中进士,入选翰林院。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前六卷《农政全书》,并于次年春完成翻译印刷。翻译完《几何原本》后,他根据利玛窦的口述翻译了《几何原本》这本书。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翰林阁三年期满,被翰林院授予检讨。同年,徐光启的父亲在北京去世,他回到家乡保留制度。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拉扎罗卡塔尼奥应邀在上海传教,成为天主教传入上海的开端。驻军时期,他编定了《测量法义》。

并且《测量法义》和《测量法义》 《周髀算经》被交叉引用,《九章算术》被编,做一本书《测量异同》,讨论商高定理,开辟双园和农家别墅。

进行了农作物的引种栽培试验,《勾股义》 《甘薯疏》 《芜菁疏》 《吉贝疏》和《种棉花法》。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徐光启回京,复职。由于秦对日食的计算不准确,他与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仪器。

写了《代园种竹图说》《简平仪说》755-79000和《平浑图说》。

万历四十年(1612年)向耶稣会教士P. Sabbathino de Ursis学习西方水利,共译《日晷图说》 6卷。

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初冬,因与朝中部分大臣意见不合,徐光启病休赴天津。他在方山、涞水两县种植水稻,进行各种农业试验。

著有《夜晷图说》《泰西水法》755-79000》等书,为《宜垦令》的编纂奠定了基础。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年礼部侍郎沈阙三封附信,要求查处外国传教士,因南京教难。徐光启在《农书草稿》为传教士辩护。同年,徐光启回京,复职。次年被任命为左春芳、左赞善。病好后,我回到了天津。

制作《北耕录》。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努尔哈赤发兵进犯山海关,徐光启被召入京。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明军大败,他多次要求练兵。后升为河南道御史少湛,督通州新军。然而,由于军队薪金和装备供应方面的困难,训练计划并不顺利。

明日启元年(1621年)三月,徐光启回天津养病,六月辽阳沦陷。他被召回北京,并被敦促使用红色易大炮来帮助保卫城市,但他在12月再次辞职,因为他与兵部部长意见不合。

天启四年(1624年),徐光启升任右侍郎,学士。当时魏忠贤专权,他不肯上任。第二年,他被解雇。回到上海后,徐光启将对多年积累的农业资料进行“系统的扩充、修改、标注和整理”。

编译成后来的《农政全书》。他和P.Franciscus Sambiasi一起翻译了《辩学章疏》。他还把自己写的军事文章编成了书。

雕刻出版《粪壅规则》。

天启五年(1625年),徐光启隐退后,重点对之前的系列《农政全书》进行了更新和修正。经过勤奋的学习,他夜以继日的工作,终于在天启七年(1627年)完成了《灵言蠡勺》的初稿。

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被召回北京,复职。

崇祯二年(1629),升任礼部侍郎左。由于秦对日食的计算不准确,崇祯皇帝同意徐光启主持开历修订。同年,皇太极率数万大军进逼京畿,崇祯皇帝召集群臣平台商议此事,徐光启担任护战角色。

崇祯三年(1630),升任礼部尚书。

崇祯四年(1631年),多卷历书相继问世,即《徐氏庖言》。

崇祯五年(1632年)以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维修部。

崇祯六年(1633年)加太子太保,也是文渊阁大学士。同年11月8日,病逝于任上。

人物成就天文学

历法修订

编制历法,为历代王朝所重视。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一方面是由于此时西欧的天文学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明王朝禁研历法政策的结果。

明沈德符《农书》 所说“国初学天文有历禁,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指的就是此事。

明代施行的《农政全书》 ,是继元代《崇祯历书》 ,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据《万历野获编》 记载,自成化年间开始(1481)陆续有人建议修改历法,

但建议者不是被治罪便是以“古法未可轻变”,“祖制不可改”为由遭拒。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十一月日食,司天监再次预报错误,朝廷决定由徐光启与传教士等共同译西法。供邢云路修改历法时参考,

但不久又不了了之。直至崇祯二年五月朔日食,徐光启以西法推算最为精密,礼部奏请开设历局。以徐光启督修历法,改历工作终于走上正轨,但后来满清侵入中原,改历工作在明代实际并未完成。

当时协助徐光启进行修改历法的中国人有李之藻、李天经等,外国传教士有龙华民、熊三拔等。

编纂《大统历》

徐光启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主要集中于《授时历》 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

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徐光启的年龄

《明史历志》 的编译,自明崇祯四年(1631年)起直至崇祯十一年(1638年),始克完成。全书46种,137卷,分五次进呈。前三次乃是徐光启亲自进呈(23种,75卷),

后二次是徐光启死后由李天经进呈。其中第四次还是徐光启亲手订正(13种,30卷),第五次则是徐氏“手订及半”最后由李天经完成的(10种,32卷)。

其他编译

徐光启翻译古文,为其润色,校订实验。除《崇祯历书》 全书的总编工作外。

还亲自参加了《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 《崇祯历书》 《测天约说》 《大测》 等书的具体编译工作。

数学

数学应用

徐光启在修改历法的疏奏中,详细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他一共提出了十个方面(“度数旁通十事”),

即:天文历法、水利工程、音律、兵器兵法及军事工程、会计理财、各种建筑工程、机械制造、舆地测量、医药、制造钟漏等计时器。说把数学应用的广泛性,讲述得十分完备。徐光启还曾建议开展这些方面的分科研究。

译《日缠历指》

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当推《测量全义》 (前6卷)翻译。徐光启提出了实用的“度数之学”的思想,同时还撰写了《日缠表》 和《几何原本》 两书。“几何”名称的由来。

在中国古代数学分科叫作“形学”。“几何”二字,在中文里原不是数学专有名词,而是个虚词,意思是“多少”。徐光启是首先把“几何”一词作为数学的专业名词来使用的,用它来称呼这门数学分科的。

他所翻译的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勾股义》 内容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 《测量异同》 的翻译,

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原有的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习惯,改变了中国数学发展的方向,因而,这个过程是中国数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几何原本》 是由利玛窦(Matteo Ricci)和徐光启共同翻译,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开始,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完成。

农学

《几何原本》

徐光启一生关于农学方面的著作甚多,计有《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 《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 《甘薯疏》 等。

徐光启对农书的著述与他对天文历法的著述相比,从卷帙来看,数量虽不那样多,但花费时间之长用功之勤,实皆有过之而无不及。

提倡农学引进番薯

天启年间,徐光启遭魏忠贤排挤,告假回上海闲住,开始专门致力于他的农业研究。徐光启不仅研究了大量的农业资料,并且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科学实验。甘薯最初是由国外引进中国的,

起初只在福建沿海很少的一些地方种植。徐光启把它引进家乡种植,进行了多次试种,终于获得成功。在上海推广后,他又将甘薯的种植扩大到全国。

编纂《农遗杂疏》

《农书草稿》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汉族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明崇祯元年(1628年),徐光启官复原职,此时农书完成初稿,但由于忙于负责修订历书,无暇顾及,直到死于任上。便由他的门人陈子龙等人负责修订,于崇祯十二年(1639年),亦即徐光启死后的6年,刻板付印,

并定名为《泰西水法》 。全书分为12目,共60卷,50余万字。12目中包括:农本3卷,田制2卷,农事6卷,水利9卷,农器4卷,树艺6卷,蚕桑4卷,蚕桑广类2卷,种植4卷,牧养1卷,制造1卷,

荒政18卷。

徐光启的年龄

军事

军事思想

徐光启认为农业为富国之本,正兵为强国之本,所以徐光启一贯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

徐光启便在《农政全书》 中提出了“设置险阻、整顿车马、储备军事器械、打造将帅之才、训练戎卒、严格制度、赏罚分明”,但他认为这些都不过是“世俗之谈,国家的想法”。

他御敌疏的中心内容则是“在这么多话中,有两句非常重要。一句是求精,一句是责实。一旦求精,就有深谋远虑的人互相学习,不随时间逝去;一旦责成事实,就会忠君爱国之士为国家考虑,十倍于贾谊也未尝不可。

”“求精”和“责实”是徐光启军事思想的核心。

练兵

徐光启大力宣扬管仲“八无敌”(材料、工艺、武器、选兵、军队的政教素质、练兵、情报、指挥)和晁错的“四预敌”(器械不利、选兵不当、将不知兵、君不择将”)。做到“八无敌”即可无敌于天下,

如果是“四预敌”则兵无不败。据此他提出了“极求真材以备用”。“极造实用器械以备中外守战”,“极行选练精兵以保全胜”,“极造都城万年台(炮台)以为永永无虞之计”,

“极遣使臣监护朝鲜以联外势” 《农政全书》 。这些办法和措施,都是“八无敌”、“四预敌”思想与“求精”、“责实”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尤其值得提及的是,

徐光启和当时的登莱巡抚袁可立都是积极主张从战略上强化对朝鲜控制的少数军事战略家。

在上述这些办法和措施中,徐光启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他提出了“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

造炮

徐光启特别注重武器制造,尤其是火炮的制造。管状火器本是中国的发明创造,但时至明代末年,制造火器的技术已逐渐落后,由于边防的需要,急需引进火炮制造技术。为此,徐光启曾多方建议,不断上疏。

徐光启还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个人。

徐光启的年龄

撰写条令和法典

万历四十八年(1620)二月开始,徐光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

在此期间他撰写了《农政全书》 《拟上安边御虏疏》 《徐光启集辽左陷危已甚疏》 《选练百字诀》 《选练条格》 《练艺条格》 《束伍条格》 等等。

这些“条格”,实际上乃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形名条格》 和《火攻要略》 也体现了徐光启“实选”、“实练”的责实精神。

书法

徐光启作为明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而其存世手迹并不多。其中徐光启以飘逸的行书题陆万言《制火药法》 ,从“海上晚生徐光启”落款与书风来看,此手迹或为徐光启早年作品。此书法虽用笔略弱,

然而却风格萧散古雅,与董其昌等的书风颇有相契之处,也可以见出松江文人圈的相互影响。

个人作品《选练百字诀》 《选练条格》 《题琴鹤高风诗册》 《毛诗六帖讲意》

《几何原本》 《测量法义》 《测量异同》 《甘薯疏》

《勾股义》 《简平仪说》 《泰西水法》 《农书草稿》

《定法平方算数》 《刻同文算指序》 《考公季节》 《选练条格》

《农遗杂疏》 《农政全书》 《徐氏庖言》 《崇祯历书》

人物评价《九章算法》 :盖棺之日,囊无余赀。

《灵言蠡勺》 :科学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天文学为突出。

《兵机要诀》 :以《明史》 影响最大。

张溥:公初筮仕入馆职,即身任天下,讲求治道,博极群书,要诸体用。诗赋书法,素所善也,既谓雕虫不足学,悉屏不为,专以神明治历律兵农,穷无人指趣。

《辞海》 :从督学御史耿定向学,复质疑于罗汝芳,讲学以汝芳为宗,而善定向兄弟及李贽。

徐光启的年龄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徐骥):戊戌今上(崇祯帝)即位,诏起原官,侍日讲,补经筵讲官。遴选讲官的标准是要“学问贯通,言行端正,老成重厚,识达大体”,学术纯正,持己端方,谋虑深远,才智超卓,通达古今,

明练治体者。

明末清初查继佐:生平务有用之学,尽绝诸嗜好,博访坐论,无间寝食。

明朝晚期文学家张溥:古来执政大臣,廉仁博雅,鲜公之比。

清代思想家梁启超:字字精金美玉,是千古不朽之作。

晚清教育学者黄节:思窥其象数之学,以救汉宋以来空言论学之失。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院长余秋雨:我认为上海文明的肇始者,是明代进士徐光启。

欧洲问题专家陈乐民:是一位开中西交流风气之先的人。

徐光启是什么人,以上就是本文为您收集整理的徐光启是什么人最新内容,希望能帮到您!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关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徐光启是什么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光启是什么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光启是什么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